LibreOffice,完全取代WPS和微软Office?国产办公软件何去何从?
说起开源办公软件,很多人可能会想到StarOffice、OpenOffice这些“老前辈”。
它们曾是微软Office的“头号劲敌”,主打免费开源,试图用白嫖策略撬动商业软件的垄断地位。
但时代总爱开玩笑——StarOffice被Sun Microsystems收购后逐渐沉寂,OpenOffice在甲骨文手中躺平,最终被Apache基金会接手,成了“博物馆级”产品。
而就在大家以为开源办公软件要凉凉时,LibreOffice突然杀出重围,成了开源阵营的“新晋顶流”。
它甚至被人称为“能取代金山WPS和微软Office”的办公神器,这让人不禁好奇,真的有这么强?国产办公软件就没有能媲美的吗?
LibreOffice的前世今生
2010年,一群不服输的开发者从OpenOffice源代码中“硬生生”分叉出LibreOffice,宣称要“打造真正的自由办公套件”。
起初,这波操作被看作“异想天开”——毕竟OpenOffice都快凉了,谁会去折腾它的“克隆版”?
但LibreOffice愣是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从3.3到5.0的版本跃迁,功能越来越丰富,兼容性也越来越强,甚至能完美打开Word文档,让微软都忍不住发推“嘲讽”:“你们是不是偷看了我们的源代码?”
到了2016年,LibreOffice已经稳坐开源办公软件头把交椅。它不仅免费、跨平台(Windows、Mac、Linux全通吃),还支持从表格到演示文稿的全套功能。
更狠的是,它直接对标WPS和微软Office,声称“用开源精神打掉商业软件的高墙”。
不过,这种“挑衅”也引发争议——毕竟,开源软件的“免费”优势在云服务和AI崛起的今天,真的还能打吗?
开源三强,哪家最好用?
要说开源办公软件界的“三巨头”,OpenOffice、LibreOffice和OnlyOffice必须拥有姓名。
OpenOffice就像个“老干部”,功能稳定但更新缓慢;LibreOffice则是“技术宅”,功能全面但界面有点“硬核”;OnlyOffice则主打“云端协同”,用Web端操作吸引年轻用户。
三者对比,LibreOffice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不仅兼容性更强(连.docx都能完美打开),还支持更多格式(ODF、PDF、HTML等),甚至能通过插件扩展功能。
但问题也很明显——它的用户界面像90年代的老式电脑,操作逻辑对新手不友好,启动速度还比不上WPS。
相比之下,OnlyOffice虽然功能少点,但云端协同体验更流畅,适合远程办公场景。而OpenOffice……对不起,它现在连官网都快成“404博物馆”了。
但麻烦的是,想搞定这些集成,你得会写代码
再看WPS和微软Office,直接给现成的,交钱就能用,但有人嫌贵又烦广告。这就跟自己做饭和点外卖似的,各有各的喜好。
国产办公软件出现一匹黑马
正当开源软件在“功能堆砌”上内卷时,国产云表平台突然杀出重围。
它主打一个“无需编程,人人可用”,用“画表格+拖拽配置”就能搭建定制化系统。
比如,你想做个进销存管理系统?不用找程序员,打开它,画个表格,设置权限和流程,半小时搞定。
更绝的是,它的“一次开发,多端应用”特性让它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神器——PC端搭建完,手机、平板、数字大屏自动适配,连工控机都能用。
这种“低门槛+高灵活度”的组合拳,直接打穿了传统办公软件的“技术壁垒”。
小结
从OpenOffice到LibreOffice,再到无代码平台的崛起,办公软件的进化史就像一场“从工具到生态”的蜕变。
或许未来的王者,既不是“功能最全”的,也不是“最便宜”的,而是最懂用户需求的那个。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