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到举世闻名,Android何以和IOS各分半壁江山

默默无闻到举世闻名,Android何以和IOS各分半壁江山

精选文章moguli202025-02-17 11:59:2348A+A-

Android是目前大家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操作系统了,纵观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先后出现过诸如黑莓的Blackberry OS、诺基亚一统天下的Symbian OS、三星自研的BADA、Limo、微软的Windows Mobile以及Windows Phone,而最终活下来的,却只有目前鼎盛的Android OS和IOS。要说起Android的壮大之路,我们还得从很早以前说起。


基于Linux的开源操作系统,给予了市场无限可能

Android最初是由Andy Rubin开发,主要支持手机,后来Google公司在2005年8月收购了Android系统,并于2007年11月,与84家硬件制造商及手机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成立了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Android,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源代码,随着2008年第一部搭载Android 1.0系统的手机HTC G1的面世,Android系统开始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为了对抗当时的塞班系统,追赶IOS系统,第二部Android手机HTC G2新增了电容屏的支持,使用户的触摸体验能达到如同IOS那样轻点即可进入功能,但彼时Android系统的功能并不完善,因此体验上对比起IOS那样稍有欠缺,但此时Android在国内市场已经有一定的地位,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曾试图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修改的OMS和U Phone OS,但系统版本的滞后和众多的运营商绑定软件,最终告吹。

Android真正火热起来的版本是在2.2这个版本,Android 2.2版本允许用户安装第三方的桌面软件,还可自由定制桌面部件,给予了用户全新的使用体验。相较于功能死板的诺基亚,Android系统简直是美化大神的福音,而第三方桌面的发展,也是在这年迅速发展起来,一时间各种炫酷的桌面开始流行起来,比如当时火热的GO桌面、QQ桌面、Next桌面、以及眼花缭乱的TSF桌面等等,并且这些桌面还增加了对自定义主题的支持,让用户体会倒了原来手机,还可以这么玩。

而彼时,IOS上非常流行的切西瓜、愤怒的小鸟等流行也纷纷开发出了Android客户端,给无法使用iPhone的用户给予了另一重选择。随后,游戏界大佬Gameloft推出了旗下的不朽的神级、狂野飙车5等大型游戏,挽救了Android手机市场在游戏方面的缺失,至此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了解到Android系统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了各种各式各款手机,三星也专心投入到Android手机的研发中。

逐步优化完善,越来越多人选择使用Android系统

提起Android,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卡。这主要是由于早期Android版本中的运行机制导致的。早期的Android采用的是Dalvik模式,前文提到Android是基于Linux开发的移动端操作系统,因此势必市面上的手机配置会各有千秋。为了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Google在系统底层中构建了一个名为“Dalvik”的虚拟机,有这个虚拟机的存在,应用开发者只需要使用Google提供的SDK(软件开发包工具)即可轻松构建APP,不用考虑硬件和驱动等问题,但是系统在运行APP的时候,每次dalvik虚拟机执行应用时都会将程序语言由高级语言编译为机器语言,这个过程会导致程序的执行效率大大下降,形成了早期Android版本中的卡顿现象。

在Android 4.4版本了,为了解决这个现象,Google引入了ART模式,其实这个模式是源自Google收购的一家名为Flexycore的公司提出的概念,该公司一直致力于Android的优化,ART模式便是如此由来。

和Dalvik虚拟机不同的是,启用ART模式后,系统在安装APP时会预先进行一次预编译,将APP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存储在本地,这样运行时就不会每次进行编译,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执行效率。

得益于ART模式发布后,Android程序的执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卡顿现象较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

优化界面UI,原生Android不“丑”

当然了,除了卡顿之外,原生Android丑也是用户难以接受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于国内被各大手机品牌厂商养“刁”的用户来说,原生Android系统界面丑是意识中潜在的“认知”。

Android 5.0版本中,Googe对系统UI进行了全面的调节,采用了全新的Material Design设计,对程序的ICON、设置菜单及二级界面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透明度的调节,加入了五彩缤纷的配色和更流畅的动画效果,使整体的过渡动画更平滑自然。

此外,随着手机处理器的发展及iPhone 5S上64位处理器的支持两个压力下,迫使Android 5.0及之后的版本,都增加了对64位处理器的支持,同时也必须支持ARMV8架构的处理器,可提供更复杂的指令处理及游戏运行能力,另外Android 5.0版本之后,系统将不再支持Dalvik模式,默认使用ART模式。

随后在Android 6.0到Android 9.0上,Google再次对UI进行了多次改变,并且在原生的桌面中,提供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图标供用户选择。在Android 8.0中, Google加入了自带的动态壁纸,可根据用户的使用时间呈现不同的动态效果,在9.0的版本中更新了多款动态壁纸,至此,原生Android 再也不丑了。

点触即达,后台优化,Android和IOS流畅度不相上下

提起IOS,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一个字——快,用户无论点击什么APP,无论打开多少个APP,只要点击下一个程序立即就会打开,这也是IOS之所以被用户接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流畅和稳定。

得益于IOS闭源式的操作系统,加上严格的APP store软件审核机制、墓碑式后台以及软硬件的完美结合,才促使IOS如此流畅,这一点是以往的Android无法比肩的地方,也是Google公司心中的一根刺。

在Android 5.0版本之后,Google下定决心优化Android的后台机制及应用管理机制,所有应用在Google Play上线时同样会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对不符合的软件予以下架处理,并且对后台任务进行了多样的优化,这样的优化在9.0中有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为了给用户更良好的体验,Google引入了非线性动画,该动画的好处是不是匀速动画,用户感官上会更加协调。不仅如此,Google还在后台优化上下足了功夫,用户可自行在应用程序管理界面进行设置,并且对正在运行的后台应用增加了如同墓碑式后台机制的后台管理,当前运行的大型游戏或者软件切换到后台时会自动停止运行,当你无论何时切换回到该应用时,会回到你之前停留的界面当中继续运行,丝毫不拖沓和卡顿。

此外对应用程序的点击触发也进行了优化,在Android 7.0及以后的版本,加入了长按类似3D Touch功能的菜单,其次是应用点击时即可进入软件界面,不用再忍受1-2S的卡顿时间,得益于全面屏的发展,Android 9.0中加入了官方自带的“小药丸”手势,并且在Android 10版本中进行了优化,改为底部小横条。

Android持续发展,未来可期

纵观Android到如今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操作系统,不难看出这与其一直为用户做出的优化与改善实密不可分的,虽然Google退出了大陆市场,导致我们无法体验到原生的Android系统和Google服务,但是得益于Project treble模式的到来,给了其他机型体验到原生系统的可能,有想体验的用户,不妨刷入对应机型的GSI版Android试试哦~

注:本文Android系统皆是建立在原生Android系统上而言,不包括国内手机品牌商第三方操作系统,第三方品牌定制的操作系统所涵盖的流畅度、后台机制等与本文内容无关。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莫古技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qrcode

莫古技术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46894号-2